达夫(好居网用户) 4656天前 / 阅读 :
嘉宾介绍:林振中:美籍华人设计师。
美国PRATT大学室内设计硕士。
美国圣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总经理。
清华大学客座教授。
主持人:林先生您好,跟广大的观众打声招呼。
嘉宾:各位观众大家好。
主持人:对华人设计圈比较了解的观众都知道,林先生有一个比较传奇的一经历,就是他出生成长在台湾,创业立家在美国,最后又设计扎根在中国大陆,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林先生的访谈一起进入。
设计生涯的三个意外所得主持人:您从台湾到纽约然后又到北京,这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最重要的事,还有这个三个阶段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?
嘉宾:其实你问这个非常好。记得去年9月6号,我在北京办过生托设计师周年感动会。我就把我的心里历程和很多的朋友进行了分享。我的基础教育包括大学是在台湾读的,有很多中国文化的教育基础。在台湾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是:有一次我接了一个电话,电话中是李润泽(台湾的中科院院长,和李政道,杨政宁一样齐名。)指明我来设计他的办公室。
的主持人:那时候你有多大了年纪了?
嘉宾:我那时36岁,当我见到他的时候,一般只能在电视上见到。没想到我能亲自亲近给他设计。在设计中有很多前辈帮助我,设计的很好,当时王永庆他夫人也刚回到台湾。我当时还没有独立经营,我在竹加做了一个个人宣传。他对他家设计要求很严谨,后来我给他重装了。1999年我刚设计完一个项目。澳门葡京赌场就来找我改造。当时我还在在台湾,后来改造很成功。
设计是我一生最钟爱的事主持人:你在美国,台湾,北京都有设计公司。同时我也了解你是涉及到国际旅行社,生物制药,另外还有投资公司,那作为您这样一个大牌设计师兼顾这么多项目,而且还是跨领域的。您时间,精力到底是怎样去分配,您身份是怎样转换的,好转换吗?
嘉宾:我是给外企的一种新的生活。进来中国市场确实有很多机会。我朋友不一定是设计师,来中国大陆便把很多机会给带了进来。我确实觉得隔行如隔山,我还是花了很多精力的,确实这不是我的专业。但是旅游是我喜欢的。
旅游设计师精装酒店。一个旅行社的老总看一个酒店,跟一个设计师看一个酒店的角度是不同的。我的旅行社现在还,而且还做得不错。凡事必须要下狠心包括旅行社,我的旅行社现在其他的人帮助。
轻装修重装饰的人性化家装设计理念主持人:林先生从01年到北京来,做过很多重要的项目。您最喜欢那些项目呢,您认为这些项目对业主对他们提供的价值在哪儿,这些作品从您做事情以来它的影响和地位又是什么?
嘉宾:我刚开始来北京是做办公室写字楼的设计。像华润。我记得有一次工体奥林匹克花园在东坝接的第一个项目很重要。那次有很多人来投标,没能选上。那老总说,林老师你来设计,他们的时间来不及啊。我就从裁判变成选手了。结果做出来,我用新的方法来设计。一发布就选上。后来很多人来找我。
主持人:哪一点让业主特别忠实您的设计?
嘉宾:这是个精装修。我在精装修里面用软装的格式放进去。把握了精装修他的本质。但是中式,西式现代的软装表现出来是不一样的。很多的室内设计公司投标设计他们用硬装来全部表现他的特性风格,而我只用软装就表现出来了。而且表现不一样的,所以有很多的开发商来找我。他们认为硬装的成本不必那么高。你却做出不一样的效果出来。就有很多人来找我。我就把办公空间设计放掉了。房地产蓬勃发展我认为短平快,为什么短平快设计房间时间短,一点事情赶快做完。开发商的意见也不会左右我。我根据市场有前瞻性设计出好的东西来。 主持人:主要是您有国际化视野带来现代的装修理念,是这样吧。那时候大部的设计还属于初始阶段。
嘉宾:对,那时候都强调装修,像吊顶,墙纸怎么做,变成不是人的主张而是材料的主张。
“表达力”与“自信心”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。
主持人:林老师,你在美国PRATT大学,最早获得了室内设计师的硕士学位,那现在又在清华大学教授环艺的课程,那我们从你个人的亲身经历和角度去讲,西方和国内的设计教学存在什么样的差异。那学生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。那你怎样运用自己的中西方文化的背景。运用自己特殊的教学?
嘉宾:我到清华的时候,刚开始系主任问我,林老师你打算开什么课。我说清华你把课本给我。我想开一个清华没有的课,中国没有的课。设计项目表达学。为什么说设计项目表达,我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到了美国一样的像大陆学生一样。来到美国,我在PRATT大概是美国最好的室内设计学校,就等于建筑系的哈佛。我每次很专心画效果图。画得很好,老师来评分,很不错。但是,我旁边有一个女孩子同学,从兜里拿出皱皱的纸贴上去,就开始说道说道。啊,老师这个多好。我就想我画了半天她拿两张破纸,老是讲那么多好啊。我就点点头。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表达很重要。怎么样把你心里的脑袋里的东西传输给别人。 主持人:主要是您有国际化视野带来现代的装修理念,是这样吧。那时候大部的设计还属于初始阶段。
嘉宾:对,那时候都强调装修,像吊顶,墙纸怎么做,变成不是人的主张而是材料的主张。
“表达力”与“自信心”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能力。
主持人:林老师,你在美国PRATT大学,最早获得了室内设计师的硕士学位,那现在又在清华大学教授环艺的课程,那我们从你个人的亲身经历和角度去讲,西方和国内的设计教学存在什么样的差异。那学生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。那你怎样运用自己的中西方文化的背景。运用自己特殊的教学?
嘉宾:我到清华的时候,刚开始系主任问我,林老师你打算开什么课。我说清华你把课本给我。我想开一个清华没有的课,中国没有的课。设计项目表达学。为什么说设计项目表达,我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到了美国一样的像大陆学生一样。来到美国,我在PRATT大概是美国最好的室内设计学校,就等于建筑系的哈佛。我每次很专心画效果图。画得很好,老师来评分,很不错。但是,我旁边有一个女孩子同学,从兜里拿出皱皱的纸贴上去,就开始说道说道。啊,老师这个多好。我就想我画了半天她拿两张破纸,老是讲那么多好啊。我就点点头。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表达很重要。怎么样把你心里的脑袋里的东西传输给别人。 主持人:设计师的表达能力特别重要,因为你再有才,你让业主感受不到,这个项目就很可能做不成啊。
嘉宾:是啊,不会表达那就完了。好像一个会武功的,你不要怕刀子粗,把剑拔出来,开始舞。但是你的气势,你的拔刀,拔剑的气势,就把人镇住了。那就表示你的眼神就把人抓走了。
主持人:你有才首先要能表现出来,给别人信心,然后才有机会进行行动。
嘉宾:对,对。就是信心,也就那一回我建立了很大的信心。 设计不是有形符号,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主持人:就是你有诚心这样和外国的学生和设计师谈中国的文化和设计元素。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吧,好像西方有一些设计师特别注重中式的元素的运用。你认为对他们应用时因为中式的元素或中国的文化,根扎在哪里呢?
嘉宾:其实一个外国的设计师以前都很片面的去找中国元素。比喻说,电影中好莱坞这个,认为中国人,扎个辫子,留个胡须。其实都是错误的,慢慢才改变了。前年,我去米兰子看米兰子家具城。有一个美国非常大的家具公司。当顶,当顶是美国数一数二的影响力非常大,结果他的展厅,竟然把东方的元素,文化。感觉,我说的感觉创造进去了。
主持人:应用得好吗?
嘉宾:好,非常好。其实,你老把这个元素放进去。那是过去,就像你到茶艺馆,你看那个墙纸,动不动就写中文字。那是过去,现在不这样做了。
主持人:现在那怎么做呢?
嘉宾:能做到什么程度,让你讲得出来有点什么味道有讲不出来。这才是国际形势,如果你把很多东西放进去。中国的,我讲的是。中国人懂得一个意境。设计也是这样,中国人把一个对称性,把一个界境,框境。隐隐约约的中国的,你把画,国画,诗,中国诗人,文学。转变成设计,我觉得做到这一点非常好。慢慢的了解中国,最主要的是文化底蕴深厚。不只是符号,绝对不能把符号,累计起来,堆积起来,就表示中国化。他不是。其实你看中国的服装设计,世界服装界顶端做得好,比较出彩。为什么家具界不出色,我强调设计在借鉴,你不要把门关起来在看室内设计,大自然才是最重要的。
[page]台湾设计师懂得借鉴,大陆设计师学习能力强。
主持人:台湾,大陆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。那在现在的设计当中,他们表现中华文化,就是东方设计,是不是有所不同,特点是什么?
嘉宾:有不同,确实有不同。台湾,我并不认为我在台湾出生就说台湾。在国内,文化大革命时期,我在当学生的时候,那时候发扬复习祖国文化,所以我们从小的时候把这些诗词,孟子,这些开始牢记。我记得我初中的时候,还强迫我们看京剧,京剧我们那时候哪里看得懂。每个人都强迫去看。暑假最少看三场,学校组织。不管你看不看得懂,第一场不懂,第二场就开始慢慢懂了,就了解。台湾的设计师特别懂得借鉴。台湾我说吧中国文化的格调,顺序,对称做得非常好,一段一段的。坐到这儿看到什么就借鉴。看到另外一个就借鉴另一个。通过这个景一看确实不错。大陆刚开始不行,现在不错。大陆的设计师学得很快。第一个,项目多,练得多。就像外科医生它能开刀学到很多经验,一样的。 国内的设计的水平与业主的需求正展开竞赛。
主持人:现在大陆还存在一些问题,比方说,很多的业主,特别是中高端的业主,在设计费相同的情况下,他会一个排序。欧美设计师,港台设计师,大陆设计师。那他选的时候,也会反过来,我有机会选欧美的就不选港台的,有机会选港台的就不选大陆设计师。那正好,就是说这三种身份,你也是身在其中,应当深有感触。你给我们解释一下。这种现象,它存在的一个根源是什么,怎样去看待?
嘉宾:他们总认为说国外的月亮真圆。国外有很多设计师很有学问,我们不可否认。但他们对中国的民情不一定很清楚。举个例子,我现在设计了很多高尔夫会所。我的合伙人,是一个耶鲁大学的美国人,真正的美国人,不是华裔。美国耶鲁大学的硕士,美国建筑师评为AIA了。他来中国也发现,我发现我设计高尔夫是一回事。很多业主也请过外国高尔夫设计师来。结果后来又转来找我。我的设计费确实比他们低一点。我承认我低一点,不是差很多。
主持人:其实能做这么大的高尔夫球会所不是那设计费的差别。
嘉宾:因为我们中国的情况现在我们中国的设计师,其实跟业主紧承。业主看得少,不一定,不一定少。或许,有的业主出国,有的在国外有住所。开始在国外开始体验,国外的一些别墅。你有没有体验,设计师还只在走马观花,有没有体验。讲出来的东西有误导。
豪宅不是家具,材料的堆积,而是业主文化修养的体现。
主持人:你最早给王永庆做别墅,然后又在国内做了很多的豪宅啊,高尔夫会所,这些对国内来说都是奢华的,高端的设计。那么你做这么多的项目,怎样去引导中国的豪宅业主或富有阶层对豪宅,豪华,奢侈。这些概念的理解。你怎样去引导他们去认识一种真正的奢华的生活。豪宅的生活,他们的生活态度。
嘉宾:确实对豪宅有一些误导。我不讲哪一个开发商,他甚至 把房间精装修都用上去。这是错误的。住宅永远是人的住宅,不是家具的住宅,也不是材料堆积起来的。所以富和贵就差在修养上。
主持人:也就是说豪宅呢,并不是钱多了就是豪宅,最主要的是个人的品味,文化底蕴是吧。包括家具装饰的这种风格和自己品味相达。
嘉宾:说到豪宅上。你的豪宅和我的豪宅不一样。怎样体现你本身认为的度。但是,我们设计师想把一个所谓的家给你这就是豪宅。没有去了解。我花了那么多钱就是豪宅,那个卫生间全部是大理石,没有大理石他难过。但是有些砖,有些墙纸,确实做得好。设计师就是一个高端的服务业。
百姓家居功能性是排在第一位的。
主持人:林先生,您有没有做过平民设计啊。平民对于我国大多数业主来说他是最大的一个群体,如果你给他们去做设计和装修,在设计和选材理念上,你会提出什么样的一个建议。
嘉宾:我在中国居住了10年,也不算长。你看,从80年,70年中国人均住宅慢慢变大。但是,我们中国人,大部分都在100多平米,现在我很赞成精装修,也浪费。
主持人:精装修有可能失去业主的个体品味和性格呀。
嘉宾; 精装修是这样的,个体的品味用软装,你自己想装什么样就装什么样的。
主持人:其实精装修可以这么理解,品质比较高的基础装修,你个体的品味可以用软饰调过来。
嘉宾:精装修我跟你讲,功能化,功能非常近,抓得非常紧。你不要给他感觉根本没有空间。
“家”不在大小,要看他是否有“爱”。
主持人:你自己的家,你怎样去设计?
嘉宾:没事,我并不是没有,我在台北,美国都有。我跟夫人两个住处。我就不想说,我们俩人很大,就不太适合,我们俩个沟通时间就少了,少了人气,一个房子有没有爱。以为里面放了。讲房子,就讲一个家庭。没有爱这房子就像酒店一样。爱,家里的人。对,所以不要认为很大,一个住楼上,一个住楼下,然后,还用对讲机来讲。那再大的豪宅就像软禁。只有量身打造,才会切身的感受到真实美式生活。
主持人:现在很多国内业主,希望要做美式的生活住宅,向往美式生活。那其实我们国内和美国,他在人口数量,社会资源,经济文化都不一样。有这样一个业主,让你给他做这样一个美式设计,那你怎么办?
嘉宾:他们把美国想得太空泛了。住在美国的大套豪宅是少数。联排的公寓多。住公寓的很多。我刚到美国也是住公寓。公寓环境空间不错。独栋独栋的一定是隐私性很强。你要做美国的一定感觉空间大否则就不想做,不要以为就想做美国的。真正想做感觉空间大,然后,你要去体验。自己去花园体验。我进来要豪华。我们有时候在学习,只学习一个表面。当你在学习一个表面的时候我们设计师在听你说,我就想了解你平常的起居生活。我抓到你平常起居,再对照家里。就像问诊一样。为了只是把美式生活往你这儿一放,未免保证你不舒服。
设计师的职责是实现业主的梦想。
主持人:那从您从业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来说,你认为设计师具体的社会责任怎样去讲解?
嘉宾:设计师不只是做美学,就像你刚才说的结合文化,历史,科技,跟美学。他把这些融合在一起。把他所看沉淀下来。跟业主交流。要站在业主的立场上去。设计师是把业主的愿景,思考。他不会表达,不会做设计师。融合他变成功能性。来付诸他的实现,他的梦想。这就是设计师的责任。但对他的选材,他要选择更好,选择更优秀,环保。这是设计师最基本的,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后半生尽自己所能帮助大陆设计师是我的使命。
主持人:你是美籍华人,又出生在台湾,来到大陆这么多年了。我想问一下,你真能像您的名字林振中那样会长久的留在大陆吗?如果是这样的打算,你的愿景,还有一个打算是什么样的?
嘉宾:这个是最好的问题。以前我那10年,为了设计,我在想我会继续为了设计。我喜欢设计,我会努力做好。我和这里的人,事,物,都发生很深的联系。而且我认为要投入更多的传承分享。所以接下来,我会在传学员方面我会花更多的心血。政府在推动文化,商业园区。接下来,我会把我的资源带进去。我已经在广东,上海在做了。包括清华大学给我很大的支持。我也把国际的资源嫁接在一起了。我也希望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在清华大拼一场。国际上更多的资源上,把一些好的学校,把中国的设计师结合在一起,把原创上有一个提升了。和国际上的设计师有一个更好的交流。这就是我的不只是心愿,我认为是一个使命。我也一直奔着这个方向走。要感谢很多的前辈来引导,有更多的好朋友来支持我。所以我会义无反顾地做好这件事。
主持人:观众朋友,我们本期节目到此结束,下期再见。